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æ€
13
2020-03
关于举办“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届大赛由中南大学承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行与管理支持中心协办。承办单位将努力与各培养单位携手共进,一起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向高水平国际重大赛事迈进。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毕业1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职人员。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特别说明:企业赛道参赛对象可放宽至研究生毕业5年以内的在职人员。三、赛题及作品提交(一)主题智能空天引领未来(二)赛题1.常规赛道题目(1)航空飞行器设计各类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设计。(2)航天飞行器设计各类在空间轨道运行的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设计。(3)临近空间及跨介质飞行器设计各类在临近空间飞行、天地往返飞行、宽速域飞行、跨域飞行、跨介质飞行的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设计。(4)智能飞行器设计针对飞行器本体、载荷应用、群体协同等方面的智能化技术特征,提出的各类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设计。(5)载人航天专题设计面向载人航天工程背景,提出的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轨道转移飞行器、空间站居住和实验舱、月面移动舱和月面移动飞行器等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设计。2.企业赛道题目(1)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面向未来应用场景,设计新概念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总体方案,以及结构/机构、动力、飞行控制等分系统的创新方案。本赛题鼓励参赛队伍进行实物飞行演示,优先评选“最佳实物演示奖”。(2)高超声速智能变形跨域飞行器面向未来攻防对抗背景,设计高超声速智能变形跨域飞行器总体或分系统创新方案,提出智能化、跨飞行域、高超声速变形的实施途径。(三)作品提交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飞行演示。大赛不受理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四、大赛安排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1.2020年3月:发布大赛通知。2.2020年3月16日-5月15日:网上参赛报名。参赛团队须在5月15日前登录“研创网”注册并完成报名。请参赛单位领队或联系人定期登录“研创网”账号,履行本单位的管理职责,完成本单位报名参赛人员的参赛资格审核。3.2020年5月16日-6月19日:初赛作品提交。参赛团队须在6月19日前登录“研创网”完成初赛作品提交。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初赛参赛作品提交均需通过大赛官方网站“研创网”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海外(含港澳台)参赛队员注册请联系大赛承办单位。4.2020年6月20日-7月10日:大赛初赛作品评审。组织专家通过网上进行初赛作品评审。5.2020年7月11日-7月21日: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6.2020年8月21日-8月23日:在中南大学举行决赛。注:最终比赛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五、奖项设置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实物演示作品增设“最佳实物演示奖”和“实物演示奖”,该奖项为单项奖可与其他奖项同时获得;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奖金设置: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2000元/项,最佳实物演示奖10000元/项,实物演示奖2000元/项。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常规赛道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20%-30%;企业赛道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30%-50%。两个赛道将分别评审并独立设定奖项名额。六、其他事宜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他相关事宜详见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大赛微信号:CGFFVC;微信名称:未来飞行器3.问题咨询与交流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扫码进入QQ群。(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参赛选手群)4.大赛邮箱:ffvc2020@126.com5.大赛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周明娟13549688445(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唐小玲13873197810(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秘书处联系人:徐含乐13772021052(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附件1:“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通知附件2:“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3:“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4: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报名注册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2020年3月13日
11
2019-09
“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赛公告
各参赛队伍:为了保证2019年“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顺利举行,现将竞赛开赛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时间节点1.加密题目开始下载时间:2019年9月18日8:00,截止时间:2019年9月22日17:002.题目解密密码公布时间:2019年9月19日8:00,截止时间:2019年9月22日17:003.竞赛开始时间:2019年9月19日8:00,截止时间:2019年9月23日12:004.上传竞赛论文MD5码开始时间:2019年9月22日12:00,截止时间:2019年9月23日12:005.竞赛论文上传开始时间:2019年9月23日12:00,截止时间:2019年9月24日24:006.附件上传开始时间:2019年9月25日8:00,截止时间:9月26日24:007.查看论文开始时间:2019年9月25日8:00,截止时间:9月27日12:00二、队伍编号的生成队伍编号是参赛队提交论文的重要信息码之一,将在2019年9月18日8:00公布,届时队长可登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进入个人中心-我的赛事-下载试题/上传论文功能中查看队伍编号,请各参赛队队长查看后牢记队伍编号。三、竞赛试题下载及论文上传流程竞赛试题统一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发布,队长登陆账号,进入个人中心-我的赛事功能进行竞赛试题的下载及论文上传。具体流程详见《“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试题及上传论文操作手册》(附件1),请务必仔细阅读。四、论文要求(一)格式要求今年论文首先全部采用计算机网评,后集中评审,请务必依照《“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附件2)、使用《“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附件3)进行论文编写,具体要求如下:1.上传竞赛网站的电子版论文(包括摘要)必须为pdf格式,不得压缩。2.论文命名格式:参赛试题编号+队伍编号,如*19000010001.pdf,其中*为参赛试题编号,用A、B、C、D、E、F表示。3.论文必须按附件3模板进行编写,并确保提交的论文的首页为封皮(包含团队相关信息,但4个图标不能替换),第二页起为摘要页和正文页。除首页外其他页面中不允许出现单位、参赛人员姓名、队伍编号等信息,否则视为违规,论文无效。4.使用“统一摘要页”(附件3)。为了保证评审质量,提请参赛研究生注意摘要一定要将论文创新点、主要想法、做法、结果、分析结论表达清楚,如果一页纸不够,摘要可以写成两页。(二)上交要求因参赛队伍较多,为缓解网络压力,本届大赛采用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提交论文pdf文件—提交附件(可选)三步分时段依次进行,具体要求为:1.竞赛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的开始时间是2019年9月22日12:00,截止时间是9月23日12:00,请参赛研究生队在此之前在竞赛系统中提交识别码(注意:MD5识别码与提交论文对应,一旦提交MD5识别码,相应论文禁止修改,否则论文将无法成功上传)。2.竞赛提交论文的开始时间为9月23日12:00,截止时间是9月24日24:00,请参赛研究生队在此期间内于竞赛系统中提交论文,只须上传pdf文档,无须上传其他附件。3.赛题中有明确要求上传附件或赛题虽然无明确要求,但本队认为上传附件有利于评审专家理解本队研究成果的,并在论文中声明上传了附件,参赛队伍可在2019年9月25日8:00—9月26日24:00期间在系统上上传程序、计算结果等论文附件的压缩包,压缩包命名格式为:参赛试题编号+队伍编号,如*19000010001.rar,其中*为参赛试题编号,用A、B、C、D、E、F表示。附件大小不得超过50M。此环节不是必须项。五、其他注意事项1.此次竞赛不收取纸制论文,全部线上提交,请参赛队伍尽量提前提交,避开最终截止时间点的高峰,如因错过截止时间导致的问题,组委会一概不予处理。2.参赛队若在“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环节遇到网络问题等不可控因素无法在截止时间(23日12:00)前上传,请将系统上传失败或错误的截图、论文MD5码、与MD5码相对应的论文pdf文件、队伍编号等相关信息发送至承办方邮箱:gmcm2019fzu@163.com,邮件发送截止时间为23日13:00,超过截止时间邮件无效。若确实由于网络原因提交失败,系统后台会有相关记录,组委会将比对系统后台记录与邮件内容,决定是否给予该队伍参赛资格。3.竞赛期间仅开放数学建模网(www.shumo.com)论坛上提问(QQ群在竞赛期间禁言),如果对赛题的文字理解方面有问题,可以在论坛上提问,专家委员会将组织命题人员在网上解答,不应回答的,恕不回答。请研究生在提问前事先查看已经回答的问题以免重复。4.违规处理:参赛队员必须讲诚信,引用文献必须注明来源。竞赛专家委员会将对所有论文进行查重处理,重复率高于某阈值(由专家委员会确定)的论文,一般直接判定为“违规论文”,必要时进行人工判断,确定其是否为“违规论文”,引用他人程序也需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否则发现程序雷同,按抄袭认定为“违规论文”。发现违纪行为,组委会将严肃处理,取消获奖(包括成功参赛奖)资格,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参赛学生所在学校。竞赛承办单位(福州大学)联系方式:电话:0591-22865089电子邮箱:gmcm2019fzu@163.com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东南大学)联系方式:电话:025-83795939电子邮箱:gscpc3@seu.edu.cn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执行委员会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代章)2019年9月10日附件:0.《“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赛公告》(带公章PDF公告原文)1.《“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试题及论文上传操作手册》2.《“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3.《“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
11
2019-08
“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结果公示
“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已于2019年8月11日在同济大学圆满结束。经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报组委会表决通过,共评选出大赛一等奖18个(含技术挑战赛5个,创意设计赛13个),大赛二等奖32个(含技术挑战赛8个,创意设计赛24个),大赛三等奖45个(含技术挑战赛10个,创意设计赛35个),大赛优胜奖35个(含技术挑战赛8个,创意设计赛27个),优秀组织奖30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8个。现将决赛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8.11-2019.8.14联系方式:smartcity2014@163.com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2019年8月11日附件:“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结果公示
07
2019-08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圆满落幕
2019年8月3-4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中国杭州落下帷幕。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旨在服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促进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本届创“芯”大赛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校友总会半导体行业协会、清华海峡研究院协办,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秘书处常设于清华海峡研究院。自2019年4月20日报名开始,本届大赛共有来自93所高校的468支队伍报名参赛,同比首届上涨84.25%。本届大赛参赛学生人数达1346人,指导老师391人,有效作品443件,其中自主命题336件,企业命题作品107件。最终151只队伍晋级决赛。经笔试、机考、答辩以及现场路演,决出团队一等奖15名(前三名为“创芯之星”),团队二等奖35名,团队三等奖101名,优秀组织奖9名,优秀指导教师奖18名,华为专项奖,新思科技专项奖,日月光专项奖及Cadence专项奖若干名。8月2日-4日大赛报到、评审规则发布会、笔试、机考、评审、答辩及招聘会现场颁奖典礼上,倪光南院士表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现发展情况的写照,也是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事业的鼓舞。芯片及EDA产业是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目前我国正处关键时期,技术与产业都在高速发展,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是今后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倪院士也提出了希冀,希望参赛同学抓住时机,培养创新精神,投身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事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致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表示,芯片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承载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的梦想。芯片是我国科技被“卡脖子”的命门,要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需要在芯片等研发技术领域实现大的突破,也迫切需要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培养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选芯”、”创芯”、”育芯”,选拨培养集成电路未来从业者和领军者也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宗旨所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增加的半导体器件和光电子方向提高了赛事对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覆盖面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致辞倪光南院士(右一)和陆建华院士(左一)为大赛一等奖前三名“创芯之星”获奖团队颁奖大赛一等奖获奖团队大赛发起人、清华大学周祖成教授(右一)与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左一)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奖本届赛事还得到了行业精英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在同期举办的赛事高端论坛上,集成电路行业、产业大咖云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陈大同,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全球副总裁葛群,华为海思上海研究部部长郑军,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澳门大学AMSV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成斌,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平,Cadence全球AI研发中心高级AI研发总监丁渭滨等做客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共同研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态和未来趋势,分享创新、创业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展望集成电路生态和产业化的美好前景。高峰论坛主讲嘉宾创“芯”筑梦集成电路,选“芯”之势扬帆起航,育“芯”拼搏创新辉煌。以此届创“芯”大赛圆满落幕为起点,共同期待下一届创“芯”大赛,共同助力高端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并储备人才。创“芯”选星,为“芯”而战!
02
2019-08
全国高校学子齐聚哈工大上演机器人终极较量
2019年7月27-28日,“HRG博实杯”首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圆满收官。决赛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共同启动决赛开幕本届大赛以“迈向机器人智能时代”为主题,赛题包括机器人新概念、新结构、新外观等创意设计组,建模分析、软件仿真、机器人算法等软件仿真组和机器人实物等实物展示组三大类。比赛现场人潮如织,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的工业机器人、可穿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等,让人应接不暇,大呼过瘾。机器人炫酷表演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蔡鹤皋院士参观参赛作品参赛作品现场展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为促进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发掘众多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提高智能制造领域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应运而生。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220所高校的131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初赛,最终96所高校的156支队伍进入决赛。经过实物展示、现场评审和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05项,优秀指导教师63人,优秀组织奖39项。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王天然院士为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等奖团队颁奖决赛期间,还举办了“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活动,参赛研究生对祖国70年取得的科技成就发出由衷的感叹,并表示将以本次大赛为起点,勇攀科技高峰,勇立时代潮头,勇担社会重任!“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活动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得到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单位的深入参与和大力支持。本届赛事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赞助支持。2020年,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将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
31
2019-07
关于同一作品不能重复获奖的温馨提示
各位参赛选手: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包括10项主题赛事,部分赛事主题涉及新兴科技领域,参赛作品容易存在学科交叉。在此提醒各参赛队伍,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一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其他主题赛事的奖项。请周知。预祝参赛选手取得佳绩。
25
2019-07
“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2019年7月20-21日,“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以“开放创新逐梦未来”为主题,赛题涉及航空、航天飞行器及分系统,临近空间及空天飞行器,跨介质及智能飞行器以及面向未来飞行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等领域的创新设计。此外,本次大赛增设了吸气式智能发动机概念设计赛题,这是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举办以来首次设置企业赛道,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科技产品成果转化,增强参赛作品的实用性及创新性。通过赛事平台,为一线研究与应用汇聚研究生智慧,提供研究生方案,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12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8支队伍报名参赛,提交作品451件,参赛单位数量、参赛人数、作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作品质量得到来自高校和企业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经过现场答辩、作品展示以及实物飞行演示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常规赛道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7项,企业赛道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优秀组织奖35项。飞行演示飞行演示企业赛道答辩现场本届赛事吸引了中国新闻网、福建电视台等40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得到了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的深入参与和大力支持。本届赛事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赞助支持。2019年,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将由中南大学承办。
23
2019-07
“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
各参赛队:“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初赛阶段评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将比赛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2019年7月7日-16日组委会从各单位推荐专家库里邀请43家单位的57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网评评委。在规避本单位专家评审的原则下,每件作品由系统随机分配3名本组专家进行评审。2019年7月21日-22日组织专家委员会现场评审讨论确定入围决赛项目。本届大赛共计953支队伍参赛提交作品,经过评审共有来自107家培养单位的300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19年7月23日-7月29日17:00。欢迎广大师生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监督,如有疑问可与本届大赛组委会联系。联系人:石永军0532-86983304。电子邮箱:eeidc@upc.edu.cnQQ交流群:957991211。附件:“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19年7月23日
22
2019-07
“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一等奖获奖名单(常规赛道)团队名称作品名称队长所在学校西瓜Turbo西瓜Turbo-“Hyperion未来城市飞行器”西北工业大学xters-590基于油电混合、分布式动力的“驯龙”号混合翼身支线客机厦门大学旋起飞扬一款复合推力高速直升机竞速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翼手目实验室“小隼”展向折叠仿生扑翼飞行器西北工业大学追光者组合式立体化结构设计太阳能飞行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求是之鹰智能扑翼飞行器及其组网协同浙江大学宇宙无敌最帅男团旋光之眼——基于光学旋转多普勒效应的空间目标转速测量系统航天工程大学乘波环球漫游私享者"天驰号"超级空中快车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猎手一种联翼式平流层飞艇的总体设计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天弩“天弩”察打一体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复旦大学你比五环多一环队基于氢氧燃料电池的快充式集群涵道无人机——氢鸟华中科技大学飞扬形状记忆合金和电机混合驱动的变弯度柔性机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二等奖获奖名单(常规赛道)团队名称作品名称队长所在学校Skywalker基于提高空载转场速度的变构型通用运输直升机方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UAA-Vision幻影苍穹-可变气动布局飞行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行者临近空间多体式太阳能通信平台国防科技大学五灵山修仙队di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08分布式推进倾转机翼无人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紫电”创新团队主动流动控制与飞行控制一体化设计的先进布局飞行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天空团队SKY-MAX南京航空航天大学“X”战队“卫星外骨骼计划”—基于卫星编队实现对老旧SAR卫星能力提升的设计航天工程大学DebrisHunter“太空捕食者”近地轨道碎片收集器国防科技大学火星第三交通委两栖模块化火星探测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超级球临近空间灵巧型浮空平台中南大学XTER—Men“御风”号宽速域高超声速飞行器厦门大学hyper逐梦之队“时空穿梭者”-”基于“乘波特性”的未来高超声速巡航客机国防科技大学Cruising“白鳍豚”多模态无人机西北工业大学海天豆豆龙基于无人机和船联动的智能收集平台厦门大学Bio-inspiredmorphingteam高机动仿生可变形无人侦察机西安交通大学BUAA-MAPLE一种具有新结构和新能源的单桨单旋翼飞行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NUAAer-G.E.M.基于主动流动控制的面向复杂地形飞行器系统——“天枢”无人机(Nuaaer_G.E.M.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orphingers模块化可变体物流无人机湖南大学先进动力队航空用新型高效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与发电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Transwing变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oldWeaponAge“冷”助推火箭国防科技大学淡江大学航太系未来全电动飞机概念设计台湾淡江大学一等奖获奖名单(企业赛道)31所与606所联合创新队智能叶尖涡轮发动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31所)DragonRider“烛龙”号——宽速域跨介质智能固体动力系统国防科技大学“水熊虫”创新团队基于压缩导流多功能叶轮的多工作模态涡轮喷气推进系统中国航发研究院、“先进航空动力”创新工作站二等奖获奖名单(企业赛道)驭风矢量科技创新团队"Hermit"-红外隐身气动矢量技术及其验证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智能发动机学生团队航空发动机智能架构建设及一款宽适应性智能发动机方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Hyperxmu"千帆"号宽速域高超声速飞行器厦门大学筑梦空天队曜星号——基于液体火箭二次点火的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动力进化论进化型智能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31所)无限动力队飞机自适应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建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理工推进小组智能热电补偿组合动力系统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航天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31所)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长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15
2019-05
【温馨提示】“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初赛作品提交提示
各位参赛同学:秘书处温馨提示,请报名成功的参赛队于2019年6月18日24:00完成作品上传,上传作品前请仔细阅读参赛说明。作品须为时长8分钟内,带语音讲解的PPT,如果使用Powerpoint直接录制旁白时底噪过大,可以采用录屏或其他剪辑软件进行制作,格式可为.ppt/.pptx(即直接录制旁白)或mp4(采用其他软件制作)。压缩包的名称需命名为“参赛学校+参赛队伍名称+作品名称”。各位同学完成作品后请及时提交,尽量避免集中于截止时间提交造成网站服务器压力过大,导致作品无法提交而失去参赛机会。作品提交仅有一次机会,望各位同学注意。本届大赛参赛说明: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10/2c9088a66a29ca84016a2a9ddede006f